低估值、高弹性:保险板块的中场突围与攻守之道
在A股与港股市场的震荡中,保险板块正以“低估值+高弹性”的姿态,成为资金关注的“隐形冠军”。2025年上半年,尽管市场整体波动加剧,保险股却展现出独特的“抗跌性”与“爆发力”——1-4月股价走势虽略弱于大盘,但5月中旬以来,A股与港股保险板块联袂上涨,尤其港股内险股因低估值、外资回流与人民币资产重估逻辑,表现尤为亮眼。截至6月25日,A股保险指数累计上涨14.5%,跑赢大盘8.5个百分点,而公募基金对保险股的持仓仍处于历史低位(一季度末仅0.91%,较标配1.99%差距显著),这意味着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仍未被充分定价。
一、上半年复盘:震荡市中的“韧性”与“弹性”
保险板块的上半年表现,可概括为“守得住、攻得动”:
防守端:低估值构筑安全垫。尽管行业经历了预定利率下调、报行合一政策深化等短期扰动,但保险股的估值中枢始终维持在历史低位(如A股保险指数PEV不足1倍)。这种“低估值”并非基本面恶化的结果,而是市场对短期压力的过度反应——保费增速、新业务价值率等核心指标已现回升迹象,板块的安全边际持续强化。
进攻端:资产端与基本面双轮驱动。5月中旬以来,保险股的强势反弹,本质是“资产端催化+基本面改善”的共振:一方面,股市回暖带动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收益预期升温,险企持有的股票、基金等资产浮盈显著增厚;另一方面,负债端寿险转型成效显现(分红险占比提升、代理人绩优率提高)、产险保费稳健增长(1-4月行业保费同比+5.2%),基本面改善为估值修复提供了“硬支撑”。
二、负债端:寿险转型与产险量质的“双向奔赴”
保险板块的核心矛盾在负债端,而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已释放积极信号:
寿险:分红险转型与渠道改革双轮发力。在监管引导与市场利率下行的双重压力下,行业加速从“理财型”向“保障+收益”型产品转型。1-2月,中国太平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已达98.9%,成为储蓄类产品的绝对主力;同时,代理人规模保持稳定,绩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(如部分险企高产能代理人占比超30%),推动新单价值率企稳回升。银保渠道方面,“报行合一”政策对保费规模的短期冲击渐消,上市险企通过“扩面增效”策略(如优化产品结构、提升期缴占比),在低基数下实现高速增长。
产险:量增质优的“强者恒强”格局。产险的核心优势在于“需求刚性+产品创新”:车险方面,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推进(如车企合作定制化产品、UBI模式试点),头部险企凭借数据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,有望率先实现承保盈利;非车险方面,“报行合一”政策推动业务质量改善(如费用率下降、赔付率优化),农险、责任险等新兴险种延续高增长,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强化。
三、资产端:哑铃型结构深化,权益投资打开弹性空间
保险板块的“高弹性”,很大程度上源于资产端的灵活配置:
固收端:长久期利率债夯实底仓。在债市先抑后扬的背景下,保险公司持续加大长久期利率债配置(一季度末债券投资占比提升至50.4%,创近年新高),既锁定长期稳定收益,又对冲利率下行风险,资产端“哑铃型”结构(一端是高评级固收,一端是权益弹性资产)进一步凸显。
权益端:增配科技成长与价值标的。年初以来,权益市场演绎“资产重估”逻辑,保险公司顺势提升股票投资比例(一季度股票投资余额净增3893亿)。从配置方向看,险资更倾向于“价值+成长”双主线:一方面,银行、地产等低估值蓝筹股提供稳定股息;另一方面,科技、消费等成长型板块受益于经济复苏预期,为组合贡献弹性收益。此外,3月首批黄金交易落地,进一步拓宽了险资的投资渠道,分散风险的同时增厚收益。
四、下半年展望:增量资金与政策催化下的“戴维斯双击”
展望下半年,保险板块的“攻守兼备”属性有望进一步强化:
负债端:预定利率调整与保障型需求共振。市场普遍预期,今年首次预定利率调整窗口或出现在三季度。在政策审慎、利率走低与定价机制动态调整的共同作用下,分红险作为“弹性收益型”储蓄产品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;同时,商业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受益于“健康意识提升+政策支持”(如税优政策加码),有望成为新业务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。
资产端:保险资金“跑步入市”的双向利好。一方面,政策引导保险资金发挥“耐心资本”作用,加大入市稳市力度(如鼓励增持蓝筹股、ETF);另一方面,险企面临低利率、新准则(IFRS 17)与产品转型带来的投资环境变化,提高权益投资比例(尤其是科技成长型标的)将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方式。预计后续险资将继续加大对价值型与科技成长型权益资产的配置,既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,也提升自身长期回报。
资金面:公募新规下的“欠配红利”。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保险股的持仓仅0.91%(标配1.99%),个股普遍欠配。随着市场风格向“低估值+高股息”切换,保险股的“配置价值”将被重新定价,公募资金的加仓有望成为板块上涨的“催化剂”。
五、投资建议:关注“低估值+高弹性”标的
综合来看,保险板块已进入“估值修复+业绩改善”的双重驱动阶段,建议把握以下主线:
港股内险股:受益于人民币资产重估与外资回流,弹性更大(如中国太平、中国财险);
A股龙头险企:中国平安(综合金融优势)、中国太保(寿险转型领先)、中国人寿(资产端弹性);
弹性标的:新华保险(负债端改善空间大)、中国人保(财险马太效应受益者)。
风险提示:产品吸引力下降、资本市场波动、利率下行超预期、监管政策收紧。
从“低估值防御”到“高弹性进攻”,保险板块正完成从“市场配角”到“资金宠儿”的身份切换。在资产端催化、基本面改善与资金面加持的三重逻辑下,这个“进可攻、退可守”的板块,或将成为202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:400-000-1696 客服时间:8:30-22: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: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
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