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情端午,传承千年文化
粽叶飘香,龙舟竞渡,又是一年端午时。端午节,这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,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习俗,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的世界,探寻它的来历、习俗、诗词以及知识竞答,感受这个古老节日的独特魅力。
一、端午节的来历
端午节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等。它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,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,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端午节的起源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。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《怀沙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。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粽子。此后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,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二、端午的传统习俗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,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,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,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。
(一)祭神与划龙舟
祭神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,人们通过祭神来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而划龙舟则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。相传,屈原投汨罗江后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一直行至洞庭湖,终不见屈原的尸体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荡舟江河之上,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龙舟需经过“开光仪式”才可使用,船上的选手在隆隆的鼓声中,以划一的动作奋力往前划。河道终点处中插有锦标,看哪一队最先夺得锦标即为胜队,而胜负往往仅在一瞬间。
(二)吃粽子
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性食品。荆楚之人,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,以祭祀屈原,为恐鱼吃掉,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,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。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,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: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到晋代,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,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,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,称“益智粽”。粽子的制作方法也十分讲究,将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,放入少量米,放入辅料,再加盖一层米,将粽叶聂紧,用绳将粽子绑紧,一个粽子就制作完成了。
(三)挂菖蒲与饮雄黄酒
端午节时,家家都以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称为艾人。将艾叶悬于堂中,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,用菖蒲作剑,插于门楣,有驱魔祛鬼之神效。此外,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,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。古语曾说“饮了雄黄酒,病魔都远走”。一般饮用的雄黄酒,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,无纯饮的。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,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。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,用雄黄泡酒,可以祛毒解痒。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,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、耳鼻、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,意在消毒防病,虫豸不叮。
(四)佩戴香囊与长命缕
端午节时,人们还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。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、雄黄、香药等,代表的意义是避邪驱瘟。此外,五月五日,以五色丝系臂,名长命缕。这些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三、端午节的诗词
端午节不仅有丰富的习俗,还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词。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,也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(一)《五月五日》(宋·梅尧臣)
屈氏已沉死,楚人哀不容。
何尝奈谗谤,徒欲却蛟龙。
未泯生前恨,而追没后踪。
沅湘碧潭水,应自照千峰。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楚国命运的感慨。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,即使在死后也依然被人们所铭记。
(二)《端午》(唐·文秀)
节分端午自谁言,
万古传闻为屈原。
堪笑楚江空渺渺,
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,描绘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人们对屈原的纪念。屈原的冤屈和忠诚,成为了端午节永恒的主题。
(三)《六幺令·天中节》(宋·苏轼)
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
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
粽叶香飘十里,对酒携樽俎。
龙舟争渡,助威呐喊,凭吊祭江诵君赋。
感叹怀王昏聩,悲戚秦吞楚。
异客垂涕淫淫,鬓白知几许?
朝夕新亭对泣,泪竭陵阳处。
汨罗江渚,湘累已逝,惟有万千断肠句。
这首词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,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楚国命运的感慨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,苏轼将端午节的氛围和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(四)《渔家傲》(宋·欧阳修)
五月榴花妖艳烘,绿杨带雨垂垂重,
五色新丝缠角粽,金盘送。
生绡画扇盘双凤,正是浴兰时节动,
菖蒲酒美清尊共,叶里黄骊时一弄,
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。
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,从榴花的妖艳到绿杨的垂重,从五色新丝缠角粽到菖蒲酒的清香,欧阳修用细腻的笔触将端午节的氛围和习俗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四、端午知识竞答
端午节不仅有丰富的习俗和诗词,还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知识。通过以下竞答题目,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。
(一)竞答题目
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?(B)
(A)秦国
(B)楚国
(C)魏国
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,要吃哪些食品?(B)
(A)馒头
(B)粽子
(C)樱桃
(D)栗子
(E)雄黄酒
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(B)
(A)幸福吉祥
(B)祛瘟解毒
(C)避邪驱瘟
(D)纪念白蛇
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,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、雄黄、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(A)
(A)避邪驱瘟
(B)一种装饰
(C)治病防身
(D)吉祥如意
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?(B)
(A)晋代
(B)春秋时期
(C)南北朝时期
(D)商周时期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:400-000-1696 客服时间:8:30-22: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: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
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