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时长3分55秒
在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,有一对年迈的父母,为了延续儿子的生命,5年来,他们不仅人工手按捏呼吸球,而且还自制了一台山寨呼吸机帮助儿子呼吸,让人感动。
记者 黄岩台记者 方红:“我现在就在付学朋的家里,这台摆在床边“嗡嗡”作响的机器就是 “山寨呼吸机”,我们看到它是由一个电动机、调速器、一个模具架子、一个呼吸球和一根软管组成,就是这台价值几百元的简单的呼吸设备,为付学朋输送氧气,维持他的生命。”
2006年,23岁的付学朋不幸遭遇车祸,呼吸中枢和运动神经损坏,只能靠外力帮助呼吸才能维持生命。住院治疗花费了110多万元钱,二年后,本就举债的家里再也拿不出治疗费用,2008年4月,父母只得把他接回家里。
付学朋母亲 王兰芹:“医院里都是用呼吸机,呼吸机没有钱买,他自己呼吸要不得,只有自己”皮球”(呼吸球)买来给他捏。”
母亲王兰芹所说的“皮球”,还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台呼吸机,仅仅只是一个呼吸球和一根软管,靠着他们两个用双手捏球,来为儿子输送氧气。
付学朋母亲 王兰芹:“每分钟捏16-18次,一天一夜,白天坐到晚,晚上坐到天亮//一个坐这里捏皮球,另一个去床上睡一下,又起床,又重新给他捏,都这样。”
62岁付敏足已经和51岁王兰芹在此后的7个月时间里,每天24小时轮流用手捏“呼吸球”,延续儿子的生命,没有间断过一分钟。重复捏球的动作,让夫妻俩的双手长满硬茧,指关节出现严重变形。
付学朋母亲 王兰芹:“怕他走,自己心里想,他走,我要难过。有得救我都要把他救好,希望他有一天能恢复起来。”
付学朋父亲 付敏足:“后来,看到电视上有这样的东西,我女婿做模具的,他就给发明起来,就这样弄起来,一分钟18下,氧气通到呼吸球里,再通到他喉咙里。”
有了自制的电动呼吸机,夫妻俩终于能松口气。白天,父亲付敏足就外出打工贴补家用,母亲王兰芹则在家照看儿子。为了节省电费,一做完家务,她就会关掉电源开关,改用手动方式为儿子供氧。尽管经过4年多的运作,这台自制的呼吸机已经很旧了,但为了怕呼吸机移动影响频率,两老人就用三块大石头将底部固定住,但是呼吸机发出的声响却让人难以睡觉,尽管生活过得很艰辛,但夫妻俩从来都是用微笑面对儿子,鼓励他要勇敢面对生活。
付学朋:“自己虽然感到很不幸,但是家人为我付出这么多,我还是感到很幸福的,所以现在我还是比较地乐观地对待一切。”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:400-000-1696 客服时间:8:30-22:30 betway电话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:浙江君度律师事务所 刘玉军律师
必威官方网站备用网站 必威体育大厅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163号